2010年4月,我到县审计局工作时,刚过40岁生日;今年,迎来了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华诞,心中感到格外的温暖。在时空交汇间,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了审计人生的记忆闸门。我的审计之路在不惑之年开启,有拼搏的心酸,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的记忆,如一朵静静绽放的小花,不拘泥于尘土,不沦陷于风雨,悄然点缀于为国而审、为民而计的峥嵘岁月和似锦芳华之中,至深的感悟,让数字说话。
40岁从“零”开始
入职审计之前,我从事教育工作,审计与我是“零”接触,我与审计是“零”感知,与审计没有交集。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局里的业务会,在座的同事各抒己见,我则是如坐针毡,尴尬的低头无言。此时的我,与审计隔着40年的距离。为了争取尽快进入“角色”,我开始“恶补”审计知识。从“零”开始,学习审计理论、钻研政策法规、分析审计流程,关注审计热点、拜读经典案例、锤炼审计技能。历览审迹,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夜深人静,一盏明灯点亮了我的审计人生。“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研读繁多的政策文件,咀嚼生涩的专业术语,陌生复杂的审计流程,在潜心研究中时间不知不觉在指缝间溜走,审计的种子也在寻常的日子中慢慢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审计为我敞开了大门。“白壁孤灯映,诗文笔下成。” 13年来,我融入审计、宣传审计、推介审计,平均每年写稿用稿100篇以上,职责所在的信息宣传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审计系统的前列,4次被评为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5次被评为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6次被评为全县优秀通讯报道员,没有辜负岗位的责任和使命。
走进审计愈深,我愈发体会到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愈是认识到升级审计“技能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报名参加了2015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当我拿到《专业知识与实务(财政税收)(中级)》和《经济基础知识(中级)》两本考试辅导用书时,倍感“不识巫山雨,两眼泪茫茫”的踌躇和失落。备考的过程记忆犹新,拼命的背书、疯狂的刷题。到了周末,女儿在餐桌的一边写作业,我在她的对面做习题。她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我是糊里糊涂、咬牙坚持,尽量掩饰内心的躁动不安。第一年考试失败,心情落寞;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如释重负。我用奋力进取的姿态给女儿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鼓励下,我更上一层楼,终于在2018年底取得了日思夜想的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书,弥补了迟到10多年才评上高级职称的遗憾。
40岁从“零”开始,未为晚也。13年来,一路走来,一路收获,一路感恩,我的审计底蕴更加厚重,迈步审计之路更加自信。
13朵春节的烟花
从审以来,我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平时起草各种计划总结、经验交流、调查报告、领导讲话、信息宣传、文件制度等材料,每天撰写的文字少则两三页,多则十几张,每年码过的文字接近百万字,案头稿纸一摞又一摞,弃置的稿纸堆积盈尺。每年上班伊始召开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照例要准备发言材料,避免不了熬夜不说,整个春节假期也随之泡汤。挑灯夜战、连续作战已成家常便饭,早已习以为常,权当以苦为乐。
2022年,我局实施的一个审计项目获得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我以《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 高水平创建优秀项目》为题,围绕夯实创优基础点、突破创优关键点、提升创优加分点等“三个节点”,突出了在创建优秀审计项目过程中注重抓基础、抓质量、抓创新的“三个思路”,阐述了开展沉浸式审计、研究型审计、大数据审计的“三大抓手”,春节前就完成了局领导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初稿,领导很满意,到市局通稿也很顺利。我很开心,心想:今年春节终于不用再加班,可以和家人好好过个团圆年了。除夕前,突然接到省厅法规处的通知,要求我局春节后在全省审计机关依法审计能力视频培训上,就创建优秀审计项目进行交流发言,时间2小时。不出意外,春节假期全都耗在上面了。听着远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看着窗外漫天绚丽多彩的烟花,写稿、改稿,再写、再改,如此反复,经历了“六易其稿”的曲折过程。前后10几个日夜,2万字的发言稿,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一点也不过分,可谓呕心沥血、心力交瘁。值得欣慰的是,分享了我局创优经验做法后,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反响十分强烈,应邀在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举办的2023年度市县审计局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全省县市区审计局长培训班上交流。相关经验在被《新华日报》《盐城工作》《盐阜大众报》等多家党报刊文宣传、审计署和省市审计网站发文推广、《中国审计》专题报道后,广东越秀区审计局、新疆察布查尔县审计局等一批省内外兄弟单位陆续到我局调研交流,毫不夸张的说,打造审计精品、创建优秀项目已然成为射阳审计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文思苦扰鬓边霜,笔意欣盈入目光。13个春秋,当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得到认可,春节加班写稿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如13朵绚烂的烟花,璀璨地照亮了我的审计人生!
3个难忘的时刻
文为时而著、诗为时而作。作为审计步入新时代的亲历者,审计与时代的融合越来越深,用好“笔杆子”讲好审计故事的责任越来越大。13年来,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审计故事,其中有3个难忘的瞬间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发生在2013年,也是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30年的发展变化真的是太大了。我所在的审计机关,从无到有、自小渐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不正是印证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那句谚语吗?就是这样一群审计人,始终秉持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审计价值理念,坚持依法行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职业操守,保持坚定信仰、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价值驱动,像长河一样奔流不息,像河水一样冰清玉洁,像浪花一样勇立潮头,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促使我创作了散文《射阳审计,那条冰清玉洁的母亲河》,被《江苏审计》“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特刊”刊用。如今,在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之际,她们依然像母亲一样,既有母亲的平静,也有母亲的从容,还有母亲的气度,更有母亲的胸怀,承载着时代的责任与梦想,永续着激昂的拼搏与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近4年获评1个全国优秀审计项目和5个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被业界誉为“射阳现象”,在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印迹。
2016年发生了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情。6月23日下午3时许,射阳县境内7个村遭遇50年未见的龙卷风灾害。灾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所有党员干部自觉开展抢险救灾行动,与灾民“心连心”:有人把家中85岁的老母亲托付给亲戚,在救灾一线几天没有合眼;有人连续几天发热,瞒着大家一起参加救灾工作;有人扭伤了脚,克服一瘸一拐的不便帮忙搬运救灾物资……我用蘸满泪水的笔定格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常的瞬间,《中国审计报》、审计署网站相继采用了相关报道,诠释了新时期审计人“把爱人民作为最高境界”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祖国母亲70岁生日这年,我拍摄的《花海灯塔》《丰收满怀》《丰收连线》等3幅摄影作品入选审计署举办的《我们的故事记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审计主题展》。工作中,我把笔头对准审计前沿,探寻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审计人物和审计故事;生活中,我把镜头聚焦社会、对准民生,以摄当笔,用审计的视角记录祖国巨变和乡村振兴,向世人展现一个审计人眼中的美丽中国的模样。没想到自己的“随手拍”竟然登上了审计人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或许,这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对我一心一意讲述审计“好故事”的认同和褒奖。
这些小事在别人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而言,则是一滴汗水、一分付出、一种成长。13年审计人生,我以初心对待每一件小事,以匠心做好每一件小事,以真心包容每一件小事,认真而从容的写好“审计”两字。(盐城市射阳县审计局薛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