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盐城市审计局召开后评估会,对2024度实施的12个典型审计项目进行总结交流。每个后评估项目都对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审计成果、特色亮点、总体评价等内容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总结反思,既指出了不足,分析了原因,也提出了改进方向和下一步举措。行业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点评,并对症下药、开出良方,有力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本文梳理归纳了5点共性启示,与大家一起分享。
启示一:打好有准备之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计组表示,他们在试审结束后,立即编写了审计操作指引74条,大数据分析思路147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项基本情况表、重点抽审医院基本情况表等表格13张,为后续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财金处认为,审计工作要在“预”“知”和“谋”上下足功夫,要提前做好对被审计领域政策、法规等内容的研究,全面掌握相关业务流程和内控情况,集体研究制定好完备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人员拿到手就能按图索骥,迅速展开工作。农业农村处认为,只有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内外信息,将被审计单位组织构架、业务流程、行业趋势吃透摸清,准确识别潜在风险点,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精心谋划审计方案。固投处认为,要广泛收集和研判可行性报告、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工程领域文件,从中了解和掌握工程基本情况,特别是重大变更情况,并根据审计项目的重点、难点,制定出合理有序、有针对性的审计实施方案。绩效督查处认为,要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结合专业判断和工作经验,筛选出重点核查对象,大胆假设疑点,形成重点核查清单,并下发各个审计组深入现场,勘察取证。
启示二:塑造创新动能和优势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计组认为,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海量医疗数据进行高效采集、整理和分析。财金处认为,要强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传统审计方法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从异常数据中发现潜在风险。企业处认为,要践行“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总结固化企业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案例。派出二处认为,应扩大工程造价五价分析软件,以及无损检测、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范围。行社处认为,应引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先进算法,构建立体、动态的数据生态系统,扩大审计的广度与深度。经审办认为,应不断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深入挖掘和分析,统筹项目管理。绩效督查处认为,应转变单纯依靠人工审查督促审计整改的传统方法,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利用等信息技术,探索自动执行校验、核对和判断审计整改成效的相关功能。
启示三: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计组指出,大数据审计技术在医保审计中有重要运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模型数量还不丰富。财金处认为,研究型审计是解决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不相适应矛盾的有效办法,要落实审前、审中、审后研究,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绩效督查处认为,应将研究型思维贯穿审计全过程、各环节,促使揭示问题更精准、意见建议更到位、要情和专报更有分量。经审办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重要事项与关键问题上,细化、深化和突出审计内容重点,突出反映被审计地区的特点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成效。派出二处认为,审计组在工程类项目审计中,通过分析研究审价与合同价之间的差异,可以快速找准项目结算审计中的疑点和难点,提高审计效率。农业农村处认为,对审计发现问题应分类归纳、剖析根源,提炼共性问题、典型问题,推动制度层面查漏补缺。固投处认为,应及时将审计分析结果形成管理建议,呈送相关市领导和发送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深化审计成果。
启示四:提高审计组织化水平
财金处认为,要合理分配调度审计资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组织方式,综合考虑人员的专业、特长等因素合理分配审计任务。企业处认为,审计组由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社会审计人员组成,并吸纳财务、企业、工程、法规等领域经验丰富的成员,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提供质量保障。资环处认为,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办工或分散办工的办法,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派出二处认为,应严格控制项目实施时限,按照既定方案倒排时间节点,加大对结算争议事项的原因分析,协同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及时解决,限期落实。行社处认为,应实行“三审联动”和动态分工,确保审计资源聚焦在关键环节与核心任务上,还应吸纳行业专家、技术顾问等外部专业力量,针对不同行业、复杂业务领域组建专业团队,形成知识互补、技能协同的审计合作模式。绩效督查处认为,“本地审”相较“交叉审”,独立性方面存在欠缺,应加以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计组认为,应依托医保基金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贯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启示五:加强专业训练实践锻炼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审计组指出,现有审计人员中,同时精通医学、卫生、经济、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知识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需加大培训力度,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同时创造外出进修机会,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财金处表明,将继续打造学习型审计组,让年轻人员做主审挑大梁,通过边审边培训,逐步扫除业务盲区,带出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审计队伍。企业处和电子数据处认为,审计过程中,实行“以老带新”方式可以让年轻同志在干中学、学中干,得到快速的进步。审计中心认为,投资审计项目普遍存在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的特点,同时作为全国投资审计转型发展7个试点之一的行动自觉,对投资审计人员知识构成、技能储备、作风建设风方面有较大的要求,应持之以恒地抓好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提高工作胜任能力。(张龙云、杨钢、王刚、卢笛)